会计事务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会计事务(专业代码73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学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 所属名称 | 对应行业 | 主要职业类别 | 职业资格证书 | 主要岗位类别和技术领域举例 | 财经商贸类(12) | 会计事务专业(730301) | 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 | 会计人员 | 计算机等级证书、用友高新技术证书、初级会计证 | 出纳员、会计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办税员、收银员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坚持为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能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电算化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利用电子计算机独立处理会计业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2.专业知识 具备中专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德育、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等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会计领域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专业发展动向; 掌握中专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 掌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 掌握手工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技能; 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税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职业技能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具有从事具体行业会计工作的能力。 具有熟练的数字录入、五笔录入、点钞、计算器操作等技能。 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使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具有本专业职业范围内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专项技能。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六、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中心,以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为标准,实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软件应用四项技能的双实合一、岗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职业生涯规划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40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40 | 3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40 | 4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40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240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240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240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60 | 9 | 体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60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基础会计 |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础技能培养,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 200 | 2 | 经济法基础 | 本课程主要讲述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等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一般的经济纠纷;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 40 | 3 | 统计实用基础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的涵义以及工作、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统计调查、整理的基本方法。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专门人才必备的统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统计调查、统计资料加工整理与量化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 80 | 4 | 财务会计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所必需的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和法规;系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 160 | 5 | 成本会计实务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各种职能如:成本核算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的内容和作用,充分认识做好成本会计对于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不仅要求事后的成本计算,还必须十分重视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 | 100 | 6 | 初级经济法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会计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能在现实经济业务中运用会计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了解税收法律制度的一般做法,培养和提高其正确分析和解决今后会计工作中法律制度方面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 120 | 7 | 财经应用文写作 | 通过指导学生领悟各种应用类文体、文种的写法,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的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突出的特点。 | 40 |
2、专业技能课
|
|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会计基本技能 | 本课程主要讲述会计珠算的运用、票币兑换、人民币真伪辨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珠算心算技能、点钞、电子计算工具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 200 | 2 | 企业纳税实务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税收的职能及构成要素、税人权利和税收征纳主体的法律责任。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管理工作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税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法规及税收管理的基本模式;能够较为熟练地处理涉及税收核算的会计业务,为各类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服务,初步形成解决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 | 80 | 3 |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 本课程以操作实例为主导,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掌握Excel使用方法和技巧,为今后能用现代化的工具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深入学习计算机其它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 80 | 4 | 会计电算化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结构、处理流程、购销存业务处理软件的应用、总账系统、会计报表、财务分析、工资核算和固定资产核算的应用技术。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计电算化岗位中的软件操作员和审核记账员的应用水平。 | 140 | 5 | 中小企业会计实训 | 实训内容有: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等等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其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 80 |
3.创新创业类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经营沙盘模拟实训 | 本课程主要是将“企业”搬进课堂,模拟企业经营流程。一种体验式互动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课程设计战略、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该课程的开设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140 |
4、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室本专业必修的校内实训环节,要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通过手工记账或借助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等方式,有序开展点钞、翻打传票、出纳员岗位实训、收银员岗位实训、办税员岗位实训、会计电算化上机训练等综合性实训项目,对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系统化训练,为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后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必修专业课。通过实习,要求达到: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实践观点和经济观点; 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 3、全面了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机构以及专业人员的职责范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做到顶岗实习; 4、通过专业实践,全面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流程; 5、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注意分析现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操作,能以熟练的操作技术独立上岗; 7、通过实践过程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的要点; 8、获取企业会计的市场信息。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和集中时讯),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33学时,顶岗实习安每周30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800学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和课时安排。 (二)教学计划 2020 级 会计电算化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2.5学制) | 课程类别 | 课程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评价方式 | 学年学期安排课程时数 | 总计 | 课堂模式 | 学分 | 考试(学业水平考) (学期) | 考查(技能鉴定) (学期)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理论 讲解 | 实践 操作 | 1 | 2 | 3 | 4 | 5 | 6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公 共 基 础 课 | 思想政治模块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0 | 40 |
| 2 | 4 |
| 2 |
|
|
|
|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40 | 40 |
| 2 | 4 |
|
| 2 |
|
|
|
| 3 | 哲学与人生 | 40 | 40 |
| 2 | 4 |
|
|
| 2 |
|
|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40 | 40 |
| 2 | 4 |
|
|
|
| 2 |
|
| 5 | 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 | 45 | 45 |
| 2 |
|
|
|
|
|
| 2 |
| 6 | 历史(基础模块-世界历史) | 27 | 27 |
| 1 |
|
|
|
|
|
| 1 |
| 7 | 历史(拓展模块-自主开发) | 18 | 18 |
| 1 |
|
|
|
|
|
| 1 |
| 8 | 公共艺术(国学、音乐、舞蹈、书法、礼仪等) | 20 | 20 |
| 1 |
|
|
|
|
|
| 1 |
| 9 | 人文素养 | 20 | 20 |
| 1 |
|
|
|
|
|
| 1 |
| 10 | 创新创业指导 | 20 | 20 |
| 2 |
|
|
|
|
|
| 2 |
| 文化学科模块 | 11 | 体育与健康 | 200 | 40 | 160 | 10 |
|
| 2 | 2 | 2 | 2 | 2 |
| 12 | 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 | 160 | 80 | 80 | 8 | 2 |
| 4 | 4 |
|
|
|
| 13 | 语文(基础模块) | 144 | 144 | 0 | 6 | 4 |
| 3 | 3 |
|
|
|
| 14 | 语文(职业模块) | 54 | 54 | 0 | 6 | 4 |
|
|
| 3 | 3 |
|
| 15 | 数学 | 240 | 240 |
| 12 | 4 |
| 3 | 3 | 3 | 3 |
|
| 16 | 英语 | 240 | 240 |
| 12 | 4 |
| 3 | 3 | 3 | 3 |
|
|
| 公共基础课时小计 | 1348 | 1108 | 240 | 70 |
|
| 17 | 17 | 13 | 13 | 10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课 | 1 | 基础会计 | 200 | 120 | 80 | 10 | 4 |
| 6 | 4 |
|
|
|
| 2 | 经济法基础 | 40 | 40 | 0 | 2 |
|
| 2 |
|
|
|
|
| 3 | 初级管理会计 | 60 | 60 | 0 | 3 |
|
|
|
| 3 |
|
|
| 4 | 初级经济法实务 | 80 | 40 | 40 |
|
|
|
|
|
| 4 |
|
| 5 | 统计基础知识 | 80 | 40 | 40 | 4 |
|
| 4 |
|
|
|
|            
| 6 | 企业财务会计 | 160 | 160 | 0 | 8 |
|
|
|
| 8 |
|
|
| 7 | 成本会计实务 | 120 | 40 | 80 | 6 |
|
|
|
|
| 6 |
|
| 8 | 财务管理 | 60 | 40 | 20 | 3 |
|
|
|
|
| 3 |
|
| 9 | 财经应用文写作 | 40 | 30 | 10 | 2 |
|
|
|
|
|
| 2 |
| 专业核心课小计 | 620 | 460 | 160 | 27 |
|
| 12 | 4 | 11 | 13 | 2 |            0
| 专业(技能)方向课 | 1 | 珠算与数码字 | 80 | 10 | 70 | 4 |
|
| 4 |
|
|
|
|
| 2 | 基础会计实训 | 40 | 0 | 40 | 2 |
| 5 |
| 2 |
|
|
|                                    
| 3 | 会计电算化 | 160 | 40 | 120 | 8 |
| 3 |
| 3 | 5 |
|
|        
| 4 | 中小企业实训 | 80 | 20 | 60 | 4 |
|
|
|
| 4 |
|
|        
| 5 | 出纳与实务 | 60 | 20 | 40 | 3 |
|
|
| 3 |
|
|
|
| 6 |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 80 | 20 | 60 | 4 |
|
|
|
|
| 4 |
|
| 7 | 纳税实务 | 80 | 40 | 40 | 4 |
|
|
| 4 |
|
|
|                              
| 8 | 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 60 | 20 | 40 | 3 |
|
|
|
|
| 3 |
|
| 9 | 岗前综合模拟实训 | 120 | 20 | 100 | 6 |
|
|
|
|
|
| 6 |                                        
| 专业(技能)方向课小计 | 760 | 190 | 570 | 38 |
|
| 4 | 12 | 9 | 7 | 6 | 0 | 实 训 课
| 1 | 点钞与传票 | 80 | 20 | 60 | 4 |
|
|
|
|
|
| 4 |
| 2 | 考证训练(初级会计师) | 120 | 80 | 40 | 6 |
|
|
|
|
|
| 6 |
| 3 | 用友沙盘操作 | 100 | 20 | 80 | 5 |
|
|
|
|
|
| 5 |
| 实训课小计 | 0 | 0 | 0 | 0 |
|
|
|
|
|
| 15 |
| 专业技能课小计 | 1380 | 650 | 730 | 87 |
|
| 16 | 16 | 20 | 20 | 15 |
| 顶岗实习 | 660 |
| 660 | 33 |
|
|
|
|
|
|
| 33 | 合 计 | 3388 | 1758 | 1630 | 190 | 周课时 | 33 | 33 | 33 | 33 | 33 | 33 |
|
|
|
|
|
|
|
|
|
|
|
|
|
|
|
| 备注:为了与《国标》专业教学标准统一,结合我校示范校建设需要,每周课时总数为33节,其中公共基础课时按上述表格不能改变,专业课根据实际设置,必须体现一门创新创业课程,另外实践操作课时要占专业课时总数的50%以上,总学时、理论、实践学时均要填写完整。 (提示:专业技能课名称一定要规范化,不能简写) |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周) 分 类 时 间 学期 | 课堂 教学 | 实训 操作 | 顶岗 实习 | 军训 (入学教育) | 运动会 | 期末 复习 考试 | 机动 | 总计 | 第一学期 | 12 | 4 |
| 1 | 1 | 1 | 1 | 20 | 第二学期 | 10 | 8 |
|
|
| 1 | 1 | 20 | 第三学期 | 10 | 7 |
|
| 1 | 1 | 1 | 20 | 第四学期 | 9 | 9 |
|
|
| 1 | 1 | 20 | 第五学期 | 8 | 10 |
|
|
| 1 | 1 | 20 | 第六学期 |
|
| 20 |
|
|
|
| 20 | 合计 | 49 | 38 | 20 | 1 | 2 | 5 | 5 | 120 |
注:教学活动不再安排统一的期中复习考试时间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现有师资情况 教师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所学专业 | 职称 | 从事本学科 工(教)龄 | 专/兼职 | 是否双师型教师 | 刘长林 | 男 | 45 | 本科 | 会计 | 高讲 | 20 | 专职 | 是 | 苏慧萍 | 女 | 32 | 本科 | 财务会计 | 讲师 | 10 | 专职 | 是 | 黄莹 | 女 | 31 | 本科 | 财务管理 | 讲师 | 9 | 专职 | 是 | 李榕 | 女 | 41 | 本科 | 会计 | 教师 | 11 | 专职 | 是 | 陈美玲 | 女 | 35 | 本科 | 会计学 | 讲师 | 13 | 专职 | 是 | 向莉 | 女 | 42 | 本科 | 会计学 | 讲师 | 22 | 专职 | 是 | 张婉琳 | 女 | 38 | 本科 | 财务管理 | 助讲 | 19 | 专职 | 是 |
2、本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会计或会计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带头人应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会计职业资格。教师业务能力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 3、本专业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经过行业、企业培训。应根据专业课程开设的需求,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外聘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参与学校教学与实践活动指导。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实习室 1、校内实训实习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
| 主要设备 | 设备名称 | 数量 | 设备单价(万元) | 购置日期 | 设备状况 | 1 | 财会职业能力养成中心 | 计算机 | 54 | 0.4 |
| 在用 | 科云助考云平台 | 1 | 6 | 2016.09 | 在用 | 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 | 1 | 53 | 2018.09 | 在用 |
(二)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 建立 时间 | 基地地址 | 实习实训项目 | 实习实训规模(工位) | 备注 | 1 | 兴闽企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 2003 | 晋江市青阳街道 | 会计实务 | 20 |
| 2 | 厦门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018 | 厦门软件园 | 会计实训 | 40 |
| 3 | 晋江睿晟会计事务所 | 2018 | 晋江青阳街道 | 会计实训 | 10 |
| 4 | 三艺培训学校 | 2019 | 晋江海峡食品成 | 会计实务 | 40 |
|
(三)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仔细组织安排授课任务,选用最新教材。教材、图书、数字资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教材选用制度。本专业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尽量选用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特别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区域教学的需要,学校可以适当协同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另学校采购超星平台全体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会计教学网络资源。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教学,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围绕会计核心能力培养,通过会计基础训练、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等环节展开多样性仿真训练,达到提升职业能力的目的、对于知识性、理论性教学内容,建议爱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音带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教学管理 依据本标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校要加强实习生的日常跟踪管理,为学生办理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在本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时,务必保证必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合作企业要求将订单特设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实施。 (五)学习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应体现:能力本位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 考核方式应体现:“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综合评价,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 评价主体应体现:从过去校内评价、学校教师单一评价方式,转向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开放式评价。 1、公共基础课采用以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环节和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综合评定成绩。 2、其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采用实训报告、观察记载表格、考勤情况和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技能部分必须动手操作,现场考核。形成“过程+成果”的考核评价方法。两项考核中任何一项不及格,均判为本门课程不及格。 3、顶岗实习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 顶岗实习校企双重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其中学生能否上岗就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作为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企业考核占总成绩的70%,若此项成绩不合格,顶岗实习总成绩不合格;学习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六)质量管理 本专业通过建立健全全校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学校组织机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十、毕业要求 学生必须完成下列各教学环节方可毕业: (1)学生修完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必须合格(包括无重大违纪处分)。 (2)完成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并成绩合格。 (3)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的技能鉴定。 (4)完成顶岗实习。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并完成相关的周记、总结的材料,上交实训处认定完成顶岗实习方可领取毕业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