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710101电子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2022-07-01 10:13:07

电子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

电子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方向)

(二)专业代码

   7101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一)专业职业面向

表4-1电子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方向)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专业名称

(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09

信息技术类

 

710101

电子与信息技术

(机器人方向)

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08(GBM7-3)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

电子测量技术

电子设备维修

半导体芯片制造

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调试

(二)专业对应证书

表4-2专业对应证书

专业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

电子与信息技术

(机器人方向)

半导体芯片制造工

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调试员

电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的技术人才,他们应具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用工要求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科技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意识;掌握工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从事工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操作实践经验,能服从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热爱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2)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

(3)能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提高;

(4)有较好的敬业意识,忠实于企业;

(5)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岗位服务意识;

(6)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程;

(7)爱护设备及作业器具;着装整洁,符合规定,能文明生产。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知识要求

①掌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专业基本素质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一定水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③掌握机械图样的基础理论知识。

④掌握机械基础、电工识图、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的基本理论知识;

⑤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⑥掌握常规机械部件的检测知识;

⑦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原理等基础知识;

⑧掌握工业机器人控制、与编程等理论基础知识;

⑨掌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技能要求

①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②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③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④能读懂工业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⑤能构建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

⑥能编制工业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⑦具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⑧具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⑨具有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⑩具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正常应用维护的初步工作经验;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知识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知识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知识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0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0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0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0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40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4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40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60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0

10

公共艺术(国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

11

历史(地方特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

12

人际沟通与礼仪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

13

就业与创业指导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

14

人文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养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0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是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了解非正弦电路、互感电路、磁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0

2

电子工艺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实习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是工程训练的环节之一。其作用是为以后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准备必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通过进行《电子工艺实习》实践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等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命名方法及识别方法;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分析与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使学生熟悉一些电工电子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获得一定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细致、实干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80

3

电子线路

本课程的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160

4

机械基础与机械拆装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

80

5

机器人概论

本课程综合介绍了机器人技术,设计思想和发展趋势。主要介绍内容包括:机器人 驱动器、操作手关节设计、手臂、手腕、手,以及进一步完整发展机器人需要的关于腿、   动力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

40

6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编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宗旨,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从应用为目的出发,通过对 C 语言基本概念、基本语 句、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C 语言编写51 系列单片机应用程序 , 熟练使用Keil C 编程软件,具有用C51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0

7

电气控制与PLC

《电气控制与PLC》是集机、电、液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中职电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的主干课程,也是维修电工、特种电工国家职业资格证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强化训练,培养电气线路的分析、设计、安装与维护等中职电类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160


电机与拖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类相关专业的一门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维修电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电气控制原理,了解低压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力拖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电路的安装、检修和排故的方法,准确的判断机床电器设备故障,正确的使用电工仪表和工作,对机床设备故障采用合理的操作方式维修;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继续学校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泾县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160


电气CAD软件绘图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电气工程、电子线路方面设计,讨论常用低压电器,电器控制线路、电子线路基本环节及设计方法。该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电路》、《电子技术》课为基础,在具备以上课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图形处理软件电子线路、电器控制线路、输变电路等领域的应用,为以后专业设计课做基础。

 

80


液压与气压

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气源净化装置,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及使用维护等。

本课程的任务: 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应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液压与气动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机床等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职业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80


传感器检测技术应用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80

10

Protel DXP 2004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在学习Protel DXP 2004的基本命令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教学可让学生们学会使用Protel DXP 2004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PCB)的常用命令和操作技巧。

160

 

2.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编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160

2

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

本课程是电子工程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 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   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 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   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80

3

ABB Robotsduio3D 仿真

ABB RobotStudio是优秀的计算机仿真软件。为帮助提高生产率,降低购买与实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总成本。规划与可行性:规划与定义阶段RobotStudio可让您在实际构建机器人系统之前先进行设计和试运行。您还可以利用该软件确认机器人是否能到达所有编程位置,并计算解决方案的工作周期。  

编程:设计阶段,ProgramMaker将帮助您在PC机上创建、编辑和修改机器人程序及各种数据文件。ScreenMaker能帮您定制生产用的ABB示教悬臂程序画面。

80

4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

本课程围绕着从认识到熟练操作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机器人的基本操作,以及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基本编程这一主题,通过详细的图解实例对ABB机器人的操作、编程相关的方法与功能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与操作和编程作业相关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对ABB机器人从软、硬件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60

3.创新创业类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职生创新与创业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60

4.教学实习

本专业教学实习包括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

序号

实习名称

实习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认知机器人生产线

了解各个生产线机器人(智能机械臂)的作用、恒安生产实习环境、智能设备使用要求

一天

2

认知机器人流水线实训生产线

生产线机器人(智能机械臂)的作用、跟岗学习智能设备的操作流程,熟知桑川电气、华晟光电生产实习环境

一周

3

顶岗实习

实习地点:恒安集团、桑川电气、华晟光电等

六个月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教学活动为40周(含复习考试和集中实训),周学时一般为33学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和周课时安排。

公共基础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知识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第二、三、四、五学期安排企业跟岗实习,第六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二)课程教学进程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评价方式

学年学期安排课程时数

总计

课堂模式

学分

考试(学业水平考)
  (学期)

考查(技能鉴定)
  (学期)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理论
  讲解

实践
  操作

1

2

3

4

5

6

20

20

20

20

20

20


  共
  基
  础
  课

思想政治模块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0

40


2

4


2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40

40


2

4



2





3

哲学与人生

40

40


2

4




2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40

40


2

4





2



5

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

40

40


2







2


6

历史(基础模块-世界历史)

20

20


1







1


7

历史(拓展模块-自主开发)

20

20


1







1


8

公共艺术(国学、音乐、舞蹈、书法、礼仪等)

20

20


1







1


9

人文素养

20

20


1







1


10

创新创业指导

40

40


2







2


文化学科模块

11

体育与健康

200

40

160

10



2

2

2

2

2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

160

80

80

8

2


4

4





13

语文(基础模块)

120

120

0

6

4


3

3





14

语文(职业模块)

120

120

0

6

4




3

3



15

数学

240

240


12

4


3

3

3

3



16

英语

240

240


12

4


3

3

3

3




公共基础课时小计

1400

1160

240

70



17

17

13

13

10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1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编程

160

80

80

8




2

4

2



2

电机与拖动

160

80

80

8


4


2

4

2



3

电气控制与PLC

160

80

80

8





4

4



4

液压与气压

80

40

40

4







4


5

创新与创业课

60

60


3







3


6


0



0









7


0



0








专业核心课小计

620

340

280

31




4

12

8

7

专业(技能)方向课

1

电工基础

120

60

60

6



4

2




2

电子线路

160

80

80

8

2


4

4




3

电子工艺

80

40

40

4



4






4

机械基础机械拆装

80

40

40

4



4






5

机器人概论

40

40


2




2





6

电气CAD软件绘图

80


80

4




4





7

传感器检测技术

80

40

40

4






4


8


0



0









9


0



0









10


0



0









专业(技能)方向课小计

300

340

32



16

12


4



300


 

  训
  课

1

Protel DXP 2004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160

60

100

8





4

4



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160

40

120

8





4

4



3

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

160

40

120

8







8


4

ABB Robotsduio3D 仿真

80


80

4







4


5

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实训

80

30

50

4







4


6

Protel DXP 2004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160

60

100

8





4

4



实训课小计

640

170

470

32





8

8

16


专业技能课小计

0

1900

810

1090

95



16

16

20

20

23

顶岗实习

660


660


660

33







合   计

3960

1970

1990

198

周课时

33

33

33

33

33

33

    说明:

1.综合实训根据实际考核时间安排。

2. 下企业实践,由企业鉴定,企业鉴定不合格不得分。实践企业可由学校指定,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学生自选企业必须有学校的确认。

3.其他学科根据学科考核定学分。

4.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经过行业、企业培训。应根据专业课程开设的需求,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外聘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参与学校教学与实践活动指导。

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18:1。

(二)教学设施

应设有校内实训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应,其具备电子商务体验、电子商务实训、移动商务实训、跨境电子商务实训、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战等功能,满足实训要求。

1.校内实训条件

表9-1:校内实训条件

序号

实训室名称

工位

功能

核心设备

1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编程实训室

50

单片机技术与C语言编程实训

亚龙单片机实训平台

2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

50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

天煌PLC实训平台

3

电气CAD软件绘图实训室

50

电气CAD软件绘图实训

电脑、CAD绘图软件

4

电工基础实训室

50

电工基础实训

电工套件

5

ABB Robotsduio3D 仿真实训室

50

ABB Robotsduio3D 仿真项目实训

Robotsduio3D 仿真软件


ABB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20

工业机器人实训,编程及维护

ABB 工业机器人

 

2. 校外实训条件

选择优质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引入企业作为师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保障短期实践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岗位,实现教师轮岗实践,支持企业与学校采用合作培养、订单培养、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表9-2:校外实训条件

序号

校外实习基地名称

合作企业名称

合作内容

合作深度

1

晋兴机器人实训基地

晋江—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

校外实训基地

深度融合

2

晋兴机器人实习基地

恒安集团

顶岗实习

深度融合

3

晋兴机器人实习基地

桑川电气

顶岗实习

深度融合

4

晋兴机器人实习基地

中策光电股份

顶岗实习

深度融合

5

晋兴机器人实训基地

国巨科技

校外实训基地

深度融合

6

晋兴机器人实训基地

刻城科技

校外实训基地

深度融合

 

(三)教学资源

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国家规范教材,其次选择行业内规范教材,在无对应规范教材,应经研究慎重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教材,对实训类教材,在符合相关教材编写要求的同时经所在学校审定后使用校本教材。

专业应配备相关的专业图书、期刊杂志以及相关数字资源等,丰富教学资源和专业学习需要。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省厅学业水平考试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教学,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及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围绕电子与信息技术(机器人方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过专业要求开展实践训练。对于知识性、理论性教学内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法;对于方法、技能性教学内容,建议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岗位模拟等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尽量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五)学习评价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老师、家长、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多元主体评价体系。

2.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将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知识技能运用规范纳入课程成绩评价范围,形成日常学业评价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过程性学业评价体系。

3.以职业资格鉴定为基础,将学业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4.以行业、企业评价标准为依据,形成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环节的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和实化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内容要求。

(六)质量管理

依据本标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校要加强实习学生的日常跟踪管理,为学生办理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在本专业开展订单培养时,应保证必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合作企业要求安排专业方向课程实施。

九、毕业要求

1.符合学校德育要求,未触国家犯法律法规,;

2.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规定的学时学分;

3.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包括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4.通过省学业水平考试;

5.取得至少一个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6.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请关注“晋兴职校”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